1.温差不合适,水量增加5倍,如系统管径不调整,管网阻力成平方倍增加,不利环路或整个环路平衡将出现问题;如果按末端匹配水泵,机组换热也将受大打折扣。
2.供水温度降低,暖气片放热系数将大幅下降,例如传统四柱813暖气片k=2.047(供回水平均温度-室温)^0.35,如果按50/45C设计,传热系数将下降24%,而平均温差由64.5C减为27.5C,散热量减少近70%,用户暖气片需增加2倍,涉及装修就更麻烦;
3.传统暖气连接多为垂直串联,改造时需改为分层供暖,并联连接。
所以,如非改不可,建议末端为地暖或风机盘管。
不建议用热泵作为散热器的热源,热泵制热最高出水温度45度,用热泵建议使用风机盘管末端较为更好。温差的问题可以用多台小热泵串联使用。比如100kW的话,可以选5台20kW的热泵,然后采暖回水依次通过5台热泵,每台5度温升,比如30-35-40-45-50-55,这样就可以实现25度温升了,前面的热泵效率高、后面的效率低。要看是空气源还是水源的热泵了,空气源制取55度可能效率就比较低了。
这种方法虽然可以满足大温差,但是暖气片要求的水温比风盘要高,所以热泵+暖气片的供热效果会差一些,可以适当增加流量。

1.效率低冬季热泵效率低,在中冬季还是用电加热等手段进行补偿
2.温度低散热片一般要求进水温度75(蒸汽散热器110),热泵难以达到
3.温差小热泵热水器提供的温差一般为5,而散热器需要的温差是25,为了达到要求势必增加水泵
栏目索引
相关内容
栏目推荐